1993年之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讲到ERP的历史就不能不讲到SAP,因为在上个世纪末的最后十年,业界几乎公认SAP是ERP软件的鼻祖,SAP的R/3几乎就是ERP的代名词。而讲到SAP的历史(也正如讲到Microsoft、Oracle 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所共知的名字“IBM”。IBM与当今世界最大的三家“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第一Microsoft、第二Oracle、第三SAP)的关系可说是“源远流长”。不仅如此,今天的所谓“独立软件供应商ISV”之所以能有立足之地并发展壮大,也与40年前IBM的一纸声明大有关系。
四十多年前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是IBM大型计算机所主导的时代,当时所谓的应用软件巿场,例如企业用的财务管理软件,才刚在起歩阶段。虽然IBM销售出大型计算机时会“附赠”这种软件,但通常研发应用软件还主要是客户自己的工作。IBM起初并没有向计算机买主另外收取软件费用,附赠软件纯粹是为了促销整个计算机系统。IBM此举使得那些希望靠为企业的大型计算机编写软件生存的小公司处境艰难,于是几家小公司联合起来准备向美国司法部提起“反托拉斯”诉讼。面对来自美国司法部的压力以及内部软件开发成本的不断增加,IBM于1969年6月23日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声明:将停止发送免费随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开始分别定价。这一天或许可称为“世界软件业的诞辰日”,从此,一个个未来的软件巨人将得以出生、壮大,并开始主导我们这个世界。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972年5位从IBM西德分公司辞职的德国人开始了创业之旅,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SAP的公司(全称为“Systems,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公司的远景目标是:开发用于实时业务处理的标准应用软件。1973年,SAP推出第一个标准软件产品:财务会计软件RF,它是公司继续幵发其它软件组件的基础,该软件后来成为著名的R/1系统。“R”代表实时处理(Real time),主要针对当时大型机非交互式程序运行方式而言。前两年,有国内ERP厂商玩起“实时企业”的概念,不知道其“灵感”的来源是否正出于此!
1981年,已有80多位员工、100多家客户的SAP推出其第二代标准产品: R/2系统。此后经SAP对R/2系统的多年发展与完善,截至1986年,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从企业的核心业务应用角度来衡量,R/2也已经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它包括了RF(财务管理系统)、RK(管理会计系统)、RK-P(生产计划系统)、RM(工厂维护管理系统)、RM-Mat(物料管理系统)、RM-PPS(生产管理系统)、RM-QSS(品质管理系统〉、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RV(销售、配货、出货管理系统)。R/2系统在鼎盛时期的客户约为2200家。1988年,SAP的股票开始在德国上市。直至1992年SAP推出划时代的第三代产品“R/3系统”之前,SAP的年收入已达8.3亿马克(按当时的汇率约为3.5亿美金)。
上世纪70-80年代,是企业应用产品(即今天泛称的ERP)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不少公司在上世纪末的90年代,均在中国国内留下过身影,其中有些产品目前在国内还有一定市场、发展得不错,有些迄今虽以寂寞无闻,但可能还在某些企业里工作。它们是:
Sage(赛捷),一家成立于1979年的美国公司,目前自称是仅次于SAP、Oracle的世界第三大ERP供应商,2008年的营收达21亿美金。(另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名为Infor ,属于私人基金性质的投资公司,在过去几年网罗收购了一班ERP的“昨日黄花”后,年营收也高达23亿美金,也自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大ERP供应商)。
Peoplesoft(仁科),1987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曾被誉为世界第二大ERP供应商,年营收最高曾达28亿美金。2004年底以103亿美金的身价“下嫁”Oracle。
J.D.Edwards(爱德华兹),1977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被公认为是应用软件的领头羊,年营收曾高达10亿美金,2003年以15亿美金身价被Peoplesoft 收购,次年底随Peoplesoft一起被Oracle 纳入囊中。
Baan(博安),1978年成立的一家荷兰公司,年营收曾达6亿美金,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任人买卖、几经转手,于2008年随SSA被私人基金投资公司Infor收购,成为其一个产品品牌。
SSA全球科技,1981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年营收曾达3亿美金,2003年曾收购BaaN,2008年被私人基金投资公司Infor收购,成为其一个产品品牌。
Fourshift(四班或思博),1985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年营收最高也未曾超过1亿美金。该ERP产品国人对之有些特殊感情,因为其全球2000多家制造业客户中,有近20%的400多家客户是中国企业。可惜其在2001年遇人不淑,以4000万美金收购其的新东家,一家英国公司AremisSoft的老板竟然是个骗子,涉嫌财务造假欺诈。Fourshift(四班)随后改名Softbrands(思博)独立运营,历经艰难,最终于2009年5月以每股不足1美金的低价,贱卖给了私人基金投资公司Infor收购,成为其一个产品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一家名为“用友”的中国本土企业应用软件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国外应用软件公司相似,都是从财务软件开始做起。2001年用友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8亿元人民币。用友上市当日,受到了国内股民的热烈追捧,每股价突破100元。截至2008年,用友年营收约2.5亿美金。
那么,在整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当SAP在应用软件市场如鱼得水,其它诸多公司亦风生水起的时候,Oracle在干什么呢?这家于1977年创建的软件公司,于1986年在NASDAQ上市,1987年营收已达1亿美金,当然,主要是数据库产品的收入,因为Oracle于1987年才正式建立起一个仅7个人的应用软件开发部门。可笑的是,这个应用软件部门最初的任务,一半是为自己的财务部门开发应用软件,一半是在销售数据库产品时,应客户的要求顺便将自家使用的财务软件拿出来卖。
|